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我们常说,简单就是幸福。粗衣布裤,粗茶淡饭,内心满足了,人也就快乐了。或许,我们会去深究,到底哪些茶是粗茶呢?茶叶是否有粗茶和细茶之分?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八个字很好的表达了我们国人民「以食为天,以食为趣」的生活特点。

当我们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再泡上一杯解乏的茶,满满都是好心情的收获。当家中来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客人执壶沏茶,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


一茶一饭,便是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就不必多言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时特别的饮茶民俗:为客人沏上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充分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这泡茶还有粗细之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茶细茶和粗茶之分”

① 何谓细茶?

嫩茶叶,一般指春天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素以新茶为贵。新茶多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所以新茶喝起来,口感清香爽口。


②何谓粗茶?

粗老一些的茶叶,一般指到夏秋季采摘制成的茶叶,以一芽三四叶以上或含梗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粗茶与新茶相比,口感上要苦涩一些,因为夏秋季的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老年人更适合饮用“粗茶”。俗语有云:“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茶有粗细之分,喝茶也有粗细之分。俗语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细茶粗吃,粗茶细吃”里的学问”


细茶因为是嫩新茶,在冲泡时,应多放茶叶,也就是「细茶粗吃」,否则就味道就会淡。

粗茶采摘的都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养分都比较充分,虽说不太好看,但冲泡的汁汤比较浓郁。冲泡时需少放一些茶叶,这就是「粗茶细吃」。


这句俗语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的投茶量。喝茶品茶,已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热情好客,每有客来,必执壶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待客之道,茶分粗细”


从历史文化上讲,细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称,是与「粗茶淡饭」相对的品质升华。

曾国藩对家乡的细茶是情有独钟,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誉细茶。


朱熹《茶灶》有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来赞美细茶的细腻茶香。

还有俗语道:“贵人到,细茶泡。


《女儿经》中有载:“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说的是煮茶敬客上用粗茶还是细茶必须要分明,对尊长、上客必以细茶相敬。细茶清新爽口,如龙井、碧螺春等,茶具使用透明没有盖的玻璃杯,冲泡出的茶极具观赏性。



而就现代养生而言,不要以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茉莉花茶,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味道芬芳。民间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但是,我们在喝白茶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白茶冲泡以后,叶底摸起来会比较柔软,冲泡后的茶叶底会很嫩、很软;而有些白茶冲泡后叶底会偏硬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


茶叶的软硬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说到这些呢,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条冷知识——茶树叶片的结构。



茶树叶片结构


茶树叶片主要由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上表皮由一层密接的长方形细胞组成,上面覆被一层角质层;而下表皮具有气孔和表皮毛,气孔的密度和大小因品种而异。


叶肉为上、下表皮之间,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栅栏组织由一层或多层呈栅栏状排列的圆柱形薄壁细胞构成,在周围分布着许多的叶绿体,是茶树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栅栏组织之下是由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构成的海绵组织,内含少量的叶绿体。栅状组织越厚,层次越多,排列紧密,抗寒性越强,海绵组织越发达,则内含物越丰富,制茶品质越佳。


叶脉是叶肉中有限维管束,主脉结构复杂,木质部在上层,韧皮部在下层,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初时有形成层,形成层会因分裂能力微弱逐渐消失。在主脉的上下表皮内方,有2~3层厚度细胞,外边有多层含有大量草酸钙晶族的薄壁细胞。



影响叶底软硬度的因素

1茶树品种


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厚度、细胞形成等不尽相同,进而茶叶叶底的软硬度也不相同。有研究观察了福鼎大白茶、云南大叶种、祁门楮叶种等五个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解剖结构。


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大叶种的茶树叶片加工成的茶叶叶底比小叶种而言,冲泡后的叶底硬度相对大一些。比如云南大叶种原料制成的红茶叶底比福鼎大白茶小叶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红茶叶底硬度大一些。




2嫩度


茶树鲜叶原料的嫩度是茶叶底软硬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鲜叶越嫩,含钾、磷较多,水溶性灰分含量高,多酚类、蛋白质、咖啡碱等在生长初期含量较高,纤维素等含量较少;随着茶芽新梢的生长,叶片的老化,钙、镁含量逐渐增加,总灰分含量增加,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也越多,叶质也会变得稍硬。


一般来说,同一品种茶树叶片,芽及第一叶的嫩度大于第二叶,且表皮毛数量较多,因此纯芽或一芽一叶的鲜叶原料加工成的茶叶,冲泡后茶叶底较为柔软。芽下第二叶、第三叶、鱼叶表皮毛数量少,茶叶底相对较硬。成熟叶片,角质层厚,维管束发达,纤维化程度高 ,叶片质地会较硬一些。


 

3季节


不同季节的茶叶原料老嫩程度不同,因此对同一茶树品种而言,茶树叶片嫩度:春茶>夏秋茶,春茶的茶叶底相对柔软且十分厚实,而夏秋茶冲泡后茶叶叶底虽薄但质地相对较硬。


  


4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叶质的软硬也有一定的影响。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绿茶,微波杀青的方式与滚筒杀青相比,前者加工成的绿茶冲泡后叶底质地相对较软。


而同一原料加工成红茶,萎凋适度的鲜叶加工成的成品茶叶底比萎凋程度不够的鲜叶加工的茶叶底较为柔软。我们日常饮茶时也有直观感受,工艺到位的茶,叶底较为柔软,而不到位的茶,叶底常常偏硬。


 

5茶树生长环境


不同生长环境下的茶树,其叶片的软硬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强光下生长的茶树,叶片较厚、较硬,而遮光条件下的茶树叶片大、薄,且叶质柔软。


综合以上分析,茶叶叶底的软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白茶中的寿眉,有些叶底柔软,有些茶叶叶底会显得干硬。


首先我们要考虑制作寿眉的鲜叶原料来源,茶树品种和种植环境是否一致,其次鲜叶采摘季节、老嫩度,以及萎凋方法和时间,这些因素都会对寿眉的滋味、香气和叶底产生影响。


白茶采摘标准决定叶底软硬


按照一定茶类的标准要求,从茶树新梢上采摘下来供作制茶原料的芽叶,称为鲜叶。茶叶品质的优劣,首先取决于鲜叶内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多寡及其配比。制茶的任务就是控制条件促进鲜叶内含成分向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发展。


鲜叶采摘脱离茶树母体之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然继续进行呼吸作用。随着叶内水分不断散失,水解酶和呼吸酶的作用逐渐增强,内含物质不断分解转化而消耗减少。一部分可溶性物质转化为不可溶性物质,水浸出物减少,使茶叶香低味淡,影响茶叶品质。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升高、通风不良、机械损伤三个方面。依据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保鲜技术。保鲜技术的关键主要是控制两个条件:一是保持低温,二是适当降低鲜叶的含水量。


鲜叶质量标准,除了匀度和新鲜度要求一样外,其他质量指标,依各种茶类不同而异。人们将这种具有某种理化性状的鲜叶适合制造某种茶类的特性,称为鲜叶适制性。根据鲜叶适制性,制造某种茶类,或者要制造某种茶类,有目的地去选取鲜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


福鼎白茶依鲜叶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白毫银针:采自福鼎大白茶或福鼎大毫茶品种嫩梢的肥壮芽头制成的成品茶。

白牡丹: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群体嫩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成品茶。白牡丹依茶树品种不同可分“大白”和“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品种鲜叶制成的成品茶称“大白”,采自福鼎菜茶群体品种鲜叶制成的产品茶,称“小白”。

贡眉:采自福鼎菜茶群体的芽叶制成的成品茶。

寿眉:由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群体嫩梢的一芽三、四叶制成的成品,或制“白毫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叶片制成的成品茶。

所以,鲜叶采摘标准也决定了白茶叶底软硬程度,一般排序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老枞银针,期待与你相逢。 

Baidu
map